底事诗心未放闲 只缘又对好江山
楚 原
最近,一部以羊城新旧景观为吟咏对象的古体诗选问世,这就是《羊城百咏》,它出自一位岭南诗人学者的手笔。
《羊城百咏》涵盖历代羊城八景,所咏新旧景观,始于秦汉番禺两山,止于当代广州塔。 三十年前,当诗人雍平才二十出头的时候,岭南大诗人张采庵就在与山西大学罗元贞教授的通信中,对他的诗作延誉有加:“此子诗笔清丽,乃后起之秀,大有作为。”三十年后的今天,诗人雍平没有辜负前辈的栽培,写出了洋洋洒洒的羊城百咏。
“一花佔断岭南春”,这是诗人雍平在《羊城百咏》中吟颂市花木棉的诗句。诗人尤爱木棉,在《南海神庙》诗中,更将木棉描写得壮而飞动,气象浑沦:“玛瑙敷天红日出,珊瑚烛海赤霞擎。势如龙奋衔丹炬,影似凰来舞绛翎。”诗人爱花而吟颂它,缘于受它的精神感召,他在《萝岗香雪》诗中,将诗魂寄托于梅花,风骨超拔出尘:“孤标物外玉飞尘,花启风丛认此身。诗借萝岗开意境,句从庾岭得精神。动摇腊信风姿好,勾引春情气象新。赓韵还须劳纸笔,罗浮月下耸肩频”。“暖放烟花红烂漫,晴烘云树翠交加”,这是出自《云山叠翠》的诗句,诗人将浪漫的情怀融入春暖花开的景象中。在诗人的笔下,花城广场春意盎然:“万葩映日开红紫,一塔穿云入碧苍。尽道天南风物好,放游人爱白云乡。”
诗借江山开意境,笔随时代见精神。诗人没有过多地徘徊于对旧景的依恋,他登上广州塔,面对日新月异的羊城,诗情勃发:“一塔凌霄瞰海珠,摩登新筑细腰纡。九光纷若游心目,万象咸归入画图。玉带横沙风四面,金琶浮水锦千株。卫星天外传音讯,续续新闻出海隅。”诗人高瞻远瞩,将目光投在具有现代建设成就的南沙港:“江乡迁变不寻常,万顷沙头阅海桑。飞海长桥横虎塞,浮天巨舶过狮洋。云连吊塔风樯起,电迈奔车水驿张。八面风来时正好,凌虚万里大鹏翔。” 一座城市的历史,可以勾起诗人无限的感怀:“凭高极望楚天空,五岭北来到此穷。列舶争流珠水远,层楼镇海玉山雄。溯秦犹见佗王迹,开越宁忘汉使功。海甸喧阗融气象,休和处处蔚新风。”当秋月照临越秀山时,诗人借月抒怀,写下《越台秋月》不同寻常的诗句:“只有今人思古月,更无古月照今人。”如果说一轮明月可使诗人生发出对古今的感慨,那么潮水的涨落也能激发诗人对历史沧桑的咏叹,诗人徘徊于大沙头,低吟浅唱出:“欲知江上浮沉事,还看沙头涨落痕。”
当诗人徜徉在闹市中,不曾遗忘白沙巷里的故事,仿佛看到了一位明代诗人的身影,他就是岭南理学开山鼻祖陈白沙,是从祀于山东曲阜孔庙里的“岭南一人”。为了唤起人们对昔日羊城蓬巷里有过的辉煌历史文化的追忆,从诗人笔下流露出对这位学者的景仰:“人境藏修别有庐,台沾春露惜居诸。影归朝市穷稽象,迹隐江乡好钓鱼。桑下物移蓬巷在,林间人仰玉楼馀。同流万古参天地,孔庙堂高得所于。”
《羊城百咏》的成就在于,作者擅用传统诗歌的表现形式,将诗人风骨气韵与学者的涵养材积融汇其中,将哲学家的哲思与史学家的考据交替其中。从风格上看,继承了岭南的诗歌传统,可谓风骨刚健,清丽雄浑。羊城,是地处岭南的历史名城,山川毓秀,人文斯盛。自秦经始,百代以还,虽山川变幻,人事迁移,而风骚不绝,代有寄托,发为声诗。
(摘自《南方日报》2011/04/03)